“甲骨文有三千多岁了!”“甲骨文太好玩了!”“我会写很多甲骨文呢!” 从育红万科小学的美术课堂里,传来了学生们兴奋的话语。展示着自己书写的甲骨文,听说自己也成为了甲骨文“小专家”,学生们快乐极了。
3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,正如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,“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”,但该学科“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”。党和国家一直都“重视这些学科,确保有人做、有传承”……习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时又说:“中国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标志。殷墟甲骨文距今3000多年,3000多年来汉字的结构没有变。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。” 。两次讲话,总书记都提到甲骨文研究对于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,令人振奋。因此,我校美术老师将教材中的《图画与文字》一课进行拓展与补充,研究了许多汉字的演变情况,了解了许多甲骨文字的造字缘由,将冷门的、艰涩难懂的甲骨文变成了有趣的故事,彩色的文字,古雅的对联,学生们在赏赏、听听、猜猜、认认、画画、写写、评评、说说的过程中进行着文化传承,感受着中国文字的魅力。(撰稿、摄影:华敏)